新征程与中国社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市场主体吸引力、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自身活力的过程。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激发中国社会的活力。


作者:本刊记者 赵义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22-07-19

VCG111385976716.jpg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彼时,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等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2021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12年以来的“这十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占有特殊位置。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相叠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之力,坚持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阶段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新飞跃。


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所处的发展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但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是一个阶梯式递进、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阶段。新发展阶段所要实现的“质的飞跃”,具体而言,指的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此时,发展要求和发展方略肯定会和过去大有不同。

比如,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候,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很急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既是发展重要机遇期,也是矛盾集中爆发期。我国发展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前所未有地置身于机遇与挑战交织、光明与黑暗同在、有利与不利并存的矛盾之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动荡变革期,最突出的就是一个“乱”字。在过去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我国同外部世界的互补性就更多一些,而现在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了起来。“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


VCG111389733461.jpg

2022年6月29日,山东烟台,市民在海韵广场跑步健身


不断激发中国社会活力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如果说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实际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就开始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由最高时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1%左右。

未来,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也能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更好挖掘内需潜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对外资和外国人才的吸引力,一定是我国维护和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至关重要的一招。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这一点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包括“这十年”的积累形成的,不是他国短时间之内就能取代的。

为了充分发挥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那么自然需要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而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更不是以“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在实践中需要防范的一些认识误区: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认为畅通经济就是畅通物流,搞低层次物流循环;一讲解决“卡脖子”就不顾实际,什么都自己干,结果烂尾;讲扩大内需就又开始盲目借贷扩大投资;等等。

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统一大市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统一”,包括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另一个关键词是“大市场”,也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简而言之,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是通过更大范围的市场自由流动实现的,而实现自由流动的前提是破除地区封锁和各种歧视、反垄断、统一市场规则等,这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干的事情。“统一市场”不是“一统市场”。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自然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市场主体吸引力、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自身活力的过程。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激发中国社会的活力。

可以预计,党的二十大也必将会对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动各方面参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作出重要部署。


版权声明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垂询电话020-61036188转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