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苹果再也输不起

过去,苹果凭借封闭但体验更好的生态,拿走市场上85%的利润,而AI时代中,它的短板暴露了。

作者:向治霖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24-03-11

苹果放弃造车,成为了春节后的第一个大新闻。不过,大新闻不等于大事件。作出上述论断的人,叫郭明錤—著名证券分析师,因多次提前披露iPhone等苹果产品的“机密”信息而成名,有“最好的苹果分析师”之称。

3月2日,他观察到,苹果放弃造车“看似一件大事,但全世界没有一只股票因为这件事而大涨或大跌”,结论是,“资本市场早就不在意苹果是否要开发汽车这件事”。

公众的注意力容易被刻意引导,但“聪明的钱”不会。

有趣的是,苹果放弃了造车,同时加码投入生成式AI。据披露,苹果原汽车部门的许多人将转入人工智能部门。消息公布当天,苹果的股价反而小幅上涨0.81%。这反映出“聪明的钱”认为,放弃造车算不上什么损失,苹果“继续伟大”的关键,在于能否在“AI+手机”的变革中继续领先。

“AI手机”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2023年上半年,ChatGPT掀起浪潮,下半年,国内科技圈就卷出来“百模大战”。众所周知,训练大模型是很费钱的,“聪明的钱”很快冷静下来,大大小小的AI厂商们,急需一个“打通商业逻辑、实现盈利”的故事。

“AI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首先,产销率持续走低的智能手机业,急需一个新故事。机构调研发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近10年新低,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长达51个月。

其次,智能手机也很适合这个故事。AI要发展,数据是一项核心资产,如今产出数据最多的终端正是智能手机。所以,“AI+手机”不仅能帮助厂商快速升级算法,同时也能将自家AI技术最大范围地抵达消费者。

最后,AI手机无疑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形态,这个过程中,手机行业将重新洗牌,各方都不可能对此轻视。

想象一下,AI手机将突破现今APP各立为王的“数据孤岛”形态,基于“理解、推理”能力,当你发出指令,系统会自动完成在几个APP中的操作,只将结果反馈给你。另一方面,基于“长文本记忆”,AI手机会记住你的习惯、品味、偏好,与你的交流越来越顺利,再换手机时,换个品牌的成本陡然上升。

当然,话最容易讲,事是难做的。2023年下半年至今,号称是“AI手机”的手机层出不穷,春节以来,魅族喊出了口号:“全面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研发”,All in AI,声势搞得不小。故事在被各方讲述时,多的是“搞噱头”“卖吆喝”,货不对板。其实这才刚刚起步,真正的AI手机还没出现。IDC给出一个值得参考的标准:AI手机要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运行端侧GenAI(生成式AI)模型的SoC(手机系统级芯片),并且使用int-8数据类型的NPU性能至少为30TOPS。

对应地,这要求厂商具备几项基本能力:一,提供更大内存及“无损压缩”算法,从而在系统内置大模型(70B的模型常规大小为36GB,远超当前手机8-16GB的内存大小);二,更新手机架构,引入深度学习框架;三,自主设计芯片,神经计算芯片与系统架构两者实现耦合。

回头再看苹果,过去,苹果凭借封闭但体验更好的生态,拿走市场上85%的利润,而AI时代中,它的短板暴露了。

苹果虽然早就布局神经计算单元(NPU),但对深度学习框架建树稀少,MLX问世近半年仍未“破圈”,且其开发还停留在MAC平台。再者,训练大模型,当下不可能绕开英伟达,作为供应链管理大师的苹果心里一定不好受:技术上是个威胁,利润上丧失议价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AI将“重写”手机系统,IOS最核心的优势“差异性”或将消弭。

苹果放弃造车,事发突然。1月,汽车部门还传出造车方向调整的消息,2月,一切被一场12分钟的简短会议所终结。苹果的转向一定来自强势的推动力,而强势的推动力,可能来自深刻的恐惧。


版权声明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垂询电话020-61036188转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