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山西·绿金

山西正凝神聚力,步步争先。路不好走,但每一步,都值得关注。

作者: 策划 | 南风窗编辑部 统筹 | 赵靖含 创意 | 南风窗黄河运营中心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25-10-27

“风起山西”三年,如今的山西,在读者心中已悄然生长出更清晰的轮廓。

然而,无论是三晋的历史烟云、人文气质、地方风物,还是眼下备受关注的神话叙事,对于这片土地而言,似乎都还不是它最核心的命题。

毕竟,风光与美食,各地各有其韵;“流量”的潮水涌向何方,除了天分,往往还需几分时运成全。

对山西而言,真正奠定其基石、牵动其命脉的,始终还是两个字——能源。

如果把中国的能源版图比作一盘大棋,山西,就是棋盘上那个最关键的“棋眼”。这是其他地方都无法完全替代的。

山西的煤,暖过华北的炕,点亮过半个中国的灯。它如同这片黄土地之下沉埋的“黑金”,不仅铸就了无数财富传奇,也融进了山西人的血脉与记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挖煤,一度让山西“因煤而兴”,撑起了一个时代的工业脊梁;可挖得太猛了,天染灰蒙,水失清澈,产业结构也如同“跛足前行”。

在保供的前提下,一场能源革命势在必行。而且,这场变革不只关乎选择,更是生存与复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整个发展逻辑正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市场而言,从拼“含金量”,到讲“含绿量”,一字之差,可称“天堑”。当然,二者并非鱼和熊掌,亦可兼得。绿色和增长的和谐统一,其实已有方法论。

智能设备正深入矿井,改变矿工的工作方式与安全边界,而水质修复、土壤治理等生态工程,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推进。

我们还可以发现,雁门关外,长城的遗迹之侧,巨大的风车叶片如同现代风帆,切割着北方的气流,将边塞的风引作清洁电力。在矿区沉陷区,昔日的不毛之地,亦铺上了粼粼的光伏之海。

从煤海巨轮的集中转向,到华阳集团的钠电突围,再到朔州氢能的谋篇布局,山西正把手中的资源重新组合,以期彻底实现变身。

当然,转型这条路,也不是纸上谈兵,道阻且长。它意味着要打破数十年的路径依赖,承受产业更迭的阵痛,跨越技术与人才的双重挑战。但山西别无选择。

变革之风起于山西,吹来的不再是煤尘,而是新生的机遇。

接下来它要做的,不仅是能源的保供者,更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革命的一个样板间,证明一个资源型地区能够打破“资源诅咒”,走出一条高碳地区的低碳之路,甚至也可以大胆畅想零碳的可能性。

而这盘大棋,山西正凝神聚力,步步争先。路不好走,但每一步,都值得关注。



版权声明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垂询电话020-61036188转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