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粉”丝追捧!快来延川这个村子“圈粉”

作者:统筹/田乐乐 惠智伟 日期:2025-01-06

近日,延川县大禹街道办虎白山村的粉条加工坊迎来了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刻。走进粉坊内,七八名村民组成一条生产线,漏粉、煮粉、捞粉、晾晒……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铁锅前,漏粉师傅一手端着塞满洋芋淀粉糊的铁漏瓢,一手有节奏地拍打着手腕,淀粉糊从漏瓢底部的孔洞里流出,拉出细细长长的“丝线”,跌落进铁锅滚烫的热水里。“丝线”在锅里快速受热,成为半透明状的粉条,成型的粉条被打捞到锅台边的冷水缸里,快速冷却,增加韧性,最后被木棍撑起来沥干水分,然后拿到院子里的架子上晾晒,再入窖。

{5AEE9B00-F881-4636-9899-03193D789C11}.png

刚刚漏出的粉条被称为水粉,加上酸菜、酱油、香醋、油泼辣子等调味料搅拌均匀,用木筷挑起,放到嘴里,用力地咬上一口,鲜嫩、顺滑、爽口的感觉顿时迷住了味蕾,不禁大口大口地吃下去,爽到了内心深处,也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品尝。

“我和几个朋友专门从延安开车来的,听说这里有个做手工粉条的,今天过来尝了一下,味道确实很好,你看我还打包了几袋,准备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游客郝燕说。

{65E30421-2890-42BE-AFAA-BCFEA3BD6117}.png

虎白山村历来都有加工粉条的传统,每到冬季,村里会漏粉的手艺人都会聚在一起帮助各家各户漏粉。去年,村里成立了粉条加工坊,不仅让村民在冬闲时间有活干、有钱挣,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ACD6B798-0B66-483C-B588-F3C114F7E032}.png

“我漏粉有30多年了,虽然现在粉条制作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手工粉条,我一个冬天光靠卖漏粉就能收入1万多元,比到外边打工还轻松。”漏粉师傅杨三强说。

陕北人餐桌上常见的土豆在经过加工、包装等程序后,摇身一变就成了“香饽饽”。据了解,虎白山村种植土豆600亩,产量可达240万斤,自2023年办起了粉条加工坊后,产值每年可达50万元,村民收益不断增加,仅粉条加工坊单项人均增收4800元。

“我们村的粉条加工坊现在每天可以消耗3000斤左右的土豆,制成成品粉条200多斤,每斤能卖20多元钱,而且我们村的粉条质量上乘,口感好,基本上一漏出来就卖完了。虎白山行政村杨家山自然村小队长杨文雄说。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土豆种植面积,增加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把‘小’粉条做成‘大’产业。”

(高帅)

84eb12e5f621d30f11e4b45c6e1f9b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