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美稷·长河里夜未央”如何点亮转型之光?

日期:2025-11-05

当夜幕低垂,黄河水在准格尔旗境内的臂弯中静静流淌,一座名为“美稷·长河里夜未央”的不夜城,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悄然绽放。它不仅点亮了夜空,更以独特的魅力,诉说着准格尔旗从资源依赖到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澎湃新闻)

美稷,秦汉时期北方重镇的旧称,承载着中原与草原交融的厚重历史;长河,黄河对准格尔旗的温柔注脚,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不夜城以“夜”为名,却超越了夜的界限,它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文化盛宴,是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碰撞。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新华网 张健 摄 )

走进不夜城,仿古建筑与光影艺术交相辉映,马头琴的悠扬与电子音乐的激情共鸣,蒙古族美食的醇厚与创意料理的惊喜交融。这里,没有传统文旅项目的单调与乏味,只有沉浸式体验带来的震撼与感动。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仅是准格尔旗的文化名片,更是北方地区文旅融合的新标杆。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澎湃新闻)

准格尔旗,这个曾以煤炭资源富集而闻名的“塞外煤都”,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黄河的滋养、草原的辽阔、历史的厚重,赋予了它独特的地理与文化基因。而美稷·长河里夜未央的选址,正是看中了这片土地的“矛盾性”——既有北方城市的粗犷豪放,又有靠近中原的细腻温婉;既有资源型城市的坚实底色,又有文旅转型的无限潜力。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澎湃新闻)

不夜城的落地,对准格尔旗的转型意义深远。它首先在经济结构上实现了优化升级,从“黑色经济”向“彩色经济”转变。夜间经济、文化消费、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配套产业的繁荣。据统计,项目运营后,周边商户夜间营业额大幅增长,直接创造了数百个就业岗位,为准格尔旗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新华网 康文魁 摄 )

更重要的是,不夜城在文化认同上实现了重建。过去,准格尔旗的标签是“煤”“矿”“工业”,如今,它正通过美稷·长河里夜未央,打造“黄河文化”“草原文明”“夜经济”等新IP。实景演出、非遗展示、主题活动……每一项都在传递着准格尔旗不仅有资源,更有故事。这种文化认同的重建,不仅提升了本地居民的自豪感,也吸引了更多游客“为文化而来”。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新华网 康文魁 摄 )

同时,不夜城还推动了准格尔旗城市品牌的升级。过去,这里常被视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中转站”,如今,它已成为了一个“留下来”的理由。通过整合黄河峡谷、库布其沙漠、准格尔召等周边资源,不夜城成为了一个“文旅综合体”的入口,让游客在此体验“一日穿越千年”的奇妙旅程。这种“全域旅游”的布局,让准格尔旗从“路过”变成了“必去”。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新华网 康文魁 摄 )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的故事,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通过文旅融合实现转型的生动样本。它告诉我们,转型不是抛弃过去,而是激活过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旧瓶装新酒。准格尔旗的煤炭仍在开采,但它的未来,已经不再只有黑色。

image.png

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夜城(新华网 康文魁 摄 )

当黄河水映着不夜城的灯光,当马头琴声混着年轻人的欢笑,这座城正在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美稷·长河里夜未央,不仅是一座城的狂欢,更是一个时代的隐喻: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唯有尊重历史、拥抱变化,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准格尔旗的转型之光,才刚刚亮起。未来,这片土地上还将上演更多关于文化、关于创新、关于梦想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美稷·长河里夜未央,将如何继续点亮准格尔旗的明天!

b19df06a3b7b06a2139eb7a6929b75c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