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域发力强保障 民生福祉暖人心|晋中“十四五” 民生答卷亮眼

作者:统筹|王永生 日期:2025-11-24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晋中市民政、卫健、人社、教育、住建等部门不断以政策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在民生保障各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群众的生活品质也随之不断提高。


五年来,晋中民政局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持续健全,城乡养老设施网络日臻完善,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智慧养老服务初具成效,特色养老服务不断涌现。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24年,被人社部和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被民政部、国家数据局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县(市、区)公办养老机构为中枢、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为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驿站为补充、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敬老院为支撑、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含养老驿站、幸福小院等)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市共有82家养老机构,1166家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社区食堂20家。


五年来,晋中全市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和公平性都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一是向精聚焦,做强市级龙头,夯实县域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质效双提升;二是向深改革,初步建立起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强基层的长效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医防协同机制,“15分钟救治圈”基本形成,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省级影像云平台实现全面联通,医改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三是向全布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防护网协同灵敏;四是向优而行,全面落实“一号管三天”等“六个一”便民服务。同时,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5.69万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1506万元。民生健康福祉可感可及。


五年来,晋中市人社部门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135场,服务用人单位2.3万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14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统筹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和服务优化,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实施,社保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8.7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15.6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二十一连涨”。另外,该市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由“十三五”末的90%提升至92%以上。


五年来,晋中教育系统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持办“心向党、最适合、善创新、有出路”的教育,推行多项务实改革举措,有力推动全市教育水平向高质量迈进。晋中市不断深化“双减”改革,首创“四书五诺一普法”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模式,成为山西省唯一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双减”优秀案例地市。晋中市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目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学前教育新改扩建公办园55所,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园94所,新增普惠学位3.86万个,全市毛入园率达98.8%、普惠率达87.3%、公办园幼儿占比达58%,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长幼同园”政策受到央视专题报道。2.97万名幼儿享受大班免除保教费政策红利。义务教育新改扩建学校26所,对80所寄宿学校进行改造,对253所学校实施薄改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新改扩建6所高中,在5所职高开设综合高中试点班,形成每县都有优质公办普高的良好格局。

五年来,晋中市住建局实施了32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投资399.2亿元。其中,实施了市政道路21项,完善市城区“窄马路、密路网”交通体系。完成魏榆路与龙城大街快速化改造,加快龙盛街、机场东路与晋中农谷大道、龙湖街与化章街连通工程,着力构建太晋一体化大交通圈。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房地产“二十五条”惠民惠企,保交房成效明显。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方面,4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落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891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8部,有效提升了住房品质。


五年来,晋中城市管理系统先后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六化一提升”、市政道路雨污分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城市面貌、功能品质和管理效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累计改造城市道路及小街巷489条,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居民人居环境。新建、扩容4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5%以上,太榆退水渠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文|崔瑞凯 秦豪杰 成晨)

b19df06a3b7b06a2139eb7a6929b75c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