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11月27日上午,山西省忻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静乐县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静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鹏举进行发布,静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国清、静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巩亮军、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润青分别回答记者的提问。忻州市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俊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
徐鹏举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 静乐县深学笃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立足黄土高原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锚定“全国藜麦第一县”战略目标,将藜麦产业作为践行农业“特”“优”战略的核心载体,构建起“种植稳源、科研筑基、加工增值、品牌拓市、富民为本”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静乐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一、十年耕耘,铸就行业标杆
作为中国藜麦产业化的“开拓者”与“引领者”,静乐紧跟时代步伐、坚守发展初心,以战略定力谋长远,以创新精神破难题。十余年间,从零星试种的探索之举到规模化种植的壮阔图景,藜麦不仅用五彩斑斓扮靓了静乐山川,更以“全营养”特质为百姓铺就了增收致富路。
2011年,静乐在国内首次引进藜麦并试种成功,打破我国藜麦规模化种植空白,为产业发展播下希望之种;
2013年,静乐荣膺“中国藜麦之乡”称号,确立行业核心地位,让藜麦成为地域特色名片;
2022年,静乐自主培育的“静藜1号”通过品种审定,获评“气候好产品”,圆满完成全省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3年,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静乐成功举办,吸引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藜麦发展大计;同年藜麦面粉首次出口法国,品牌影响力向国际延伸;
2024年3月,静乐藜麦获批忻州市市级专业镇;同年12月,再度亮相博鳌论坛,成为山西农业“特”“优”战略的生动实践,品牌美誉度与行业话语权持续提升;
新华指数最新数据显示,藜麦产业发展总指数从2017年基期的100点攀升至2024年的225.37点,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5%,彰显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与可持续发展活力。
二、全链布局,激活产业潜能
静乐始终锚定藜麦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从“一粒种子”的品种培优到“多元产品”的价值链延伸,从“田间地头”的规模化种植到“全球市场”的国际化布局,环环相扣补链条、节节攀升增动能,让这颗小藜麦持续释放赋能县域经济的强劲活力。
(一)稳定种植规模,筑牢产业根基
秉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市场”的联动发展模式,规划建设2万亩有机旱作藜麦种植基地,打造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目前,全县藜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娑婆乡、赤泥窊乡等核心产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效应。通过加大种植补贴力度、提供全程专业技术指导等政策扶持,实现机械化耕作与标准化管理全覆盖,既保障了全产业链发展的原料稳定供给,又推动了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产业升级筑牢坚实根基。
(二)聚焦科技育种,增强核心动能
建成全国首个藜麦专业产业园区,新建包含3200份种质资源的基因库和百亩育种日光温室,搭建起高端科研创新平台。2016年、2023年两批种质资源先后开展太空育种,成功培育出“静藜1号”“稼祺100”“稼祺505”“华青1号”等优良品种。建设院县合作科研机构6个,与山西农大深度合作,开展藜麦资源精准鉴定、品种筛选等课题研究与集成示范,让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做强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
培育了8家藜麦重点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构建起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开发的完整加工体系。成功研发出藜麦米、藜麦面、藜麦醋、藜麦酒、藜麦茶、藜麦碗粥、藜麦能量棒等6大类30余种产品,涵盖基础食材、健康方便食品、特色酿品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如今,静乐藜麦面粉已远销法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在近期法国举办的第十届世界面包大赛上,以静乐藜麦为原料制作的三明治荣获单项金奖,品牌影响力辐射全球。目前,静乐藜麦年加工能力达7500吨左右,静乐藜麦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成功实现从“原粮出售”到“精品增值”的价值蝶变。
(四)深耕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
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入驻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搭建全国性交易中心;线下布局粮油市场与品牌专营店,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销售网络。目前,静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藜麦集散地,中转量占全国总量的半数以上,形成“全国藜麦汇聚静乐,静乐藜麦辐射全国”的流通格局。县委书记宣文晓在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上亲自进行推介,借助博鳌论坛、产业发展论坛、丰收节等高端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三个龙头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注册供应商,让静乐藜麦香飘海内外,成为“中国好粮”的闪亮名片。
三、惠民兴农,书写振兴答卷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静乐始终坚守“产业兴农、致富为民”的初心使命,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民富则乡村美”的生动实践。
如今,静乐藜麦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订单收购、技术培训等多元途径,直接带动5000余人就业,间接从业人员超1.2万人,累计带动1.3万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2600户左右,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实施藜麦产业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累计培训1000余人,让农户从“会种地”变为“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能手,不仅提升了种植效益,更激发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良性循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次新闻发布会由忻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忻州市新闻中心承办。省、市主流媒体记者20余人应邀参加发布会。
答记者问
一、问:藜麦产业作为静乐的特优农业产业,对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什么作用?过渡期结束后,静乐县对藜麦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方面会有哪些新的调整和变化,对持续带动农户稳定增收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赵国清(静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我县借助“中国藜麦之乡”品牌的优势,围绕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每年投入上千万资金,持续规划建设藜麦有机旱作种植基地和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成功培育属于静乐的藜麦种子静藜1号、稼祺100、华青1号等5个品种,每年从种子、化肥、农药、保险等各方面对种植主体进行补贴,全县藜麦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20亩逐步提高到了现在的5万亩。各个企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收购、托管经营等方式累计带动1.3万户,其中脱贫户约2600户,户均年增收约3000元,对脱贫人口和监测户稳定增收起到产业支撑作用。同时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这一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全县藜麦企业的培育,截至目前,我县藜麦企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共带动上下游配套主体60余个,约带动5000余人就业。藜麦产业已真正成为静乐的特优产业、主导产业,成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县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过渡期结束后,我县在稳定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常态支持、动态优化”的政策,将围绕育种制种、科研攻关、有机种植、功能产品开发、品牌提升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巩固藜麦产业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效能。
二、问:藜麦被称为“营养黄金”“超级谷物”,它较传统农作物有何营养优势?
答:巩亮军(静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高海拔地区,涵盖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传统食物,被誉为“超级谷物”,核心在于单种作物即可满足人体基础营养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全能蛋白库。经检测,藜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4.1g/100g,高于鸡蛋(13.1g/100g),静乐藜麦蛋白质含量可达17.56g/100g,每100g中赖氨酸含量达760mg,氨基酸组成模式接近牛奶、鸡蛋,是素食者、婴幼儿及老年人补充优质蛋白的理想选择。它是控糖减脂器。藜麦GI(升糖指数)仅为53,富含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每100g含12g—14.4g不溶性纤维和1.4g—1.6g可溶性膳食纤维),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替代主食,也是减脂人群优选。它是活力矿物质仓。藜麦每100g中钙含量达148.7mg、铁13.2mg、锌3.1mg,还富含镁、钾、磷等,镁能调节神经肌肉功能,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磷对高血压、骨质疏松人群有积极辅助调理作用。它是肠道健康引擎。藜麦米中含多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疾病风险。近期经检测,静乐藜麦米558项指标零农残,安全性备受认可。
三、问:目前,全国种植藜麦的区域不断扩大,静乐藜麦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
答:赵国清(静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静乐藜麦之所以能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核心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久久为功并强力推动人才引进、科研攻关、行业标准三大因素。一是注重引进科技人才。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行业精英,引进两家重点企业,成功申报并实施山西省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项目和省级育种科技项目。二是注重育种科研攻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育种科研合作,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全国性藜麦产业研究平台。建成100亩藜麦日光温室育种园,2016年、2023年推动藜麦种质资源先后随神舟11号、16号飞船进入太空育种,现在我们已培育认定属于静乐的5个品种。三是注重标准体系建设。参与编制由国家粮标委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藜麦米行业标准》,制定《藜麦有机旱作生产技术规程》《藜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藜麦米加工技术规程》等5个行业指导标准。四是注重加强交流合作。举办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与北上广深、川渝湘鄂等市场紧密联结,不断加强与青海都兰、河北沽源、内蒙古武川等藜麦种植县的合作交流,与全国发展藜麦产业的兄弟县市携手推动藜麦产业做大做强,将藜麦种子、原粮和面粉实现国际化销售,走向全球。
四、问:请问静乐县在藜麦育种制种方面的进展如何,县委、县政府是如何支持藜麦育种科研攻关的?作为企业是如何丰富藜麦种质资源的、如何缩短藜麦育种周期?
答:李润青(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静乐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对藜麦育种制种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了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藜麦日光温室育种基地,推动藜麦种质资源先后随神舟11号、16号飞船进入太空育种,依托基因库开展全基因组测序与表型分析,成功培育出抗倒伏、耐盐碱的突破性品种如华青1号、静藜1号等。
在丰富藜麦种质资源方面,我们主要措施包括:从世界各地收集藜麦品种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目前我们已建立了全球的藜麦种子基因库,收集并保存了全球3200多份藜麦种子资源。开展自然变异筛选、人工诱变和杂交选育。建立表型数据库,评估和鉴定适合不同地区的种质资源。
缩短藜麦育种周期的主要方法包括:采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技术,提高突变频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快速筛选目标性状。开展航天诱变育种,提高选择效率。
![]()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