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首脑被推向谈判桌

特朗普在斡旋俄乌冲突中跳起了摇摆舞,且舞姿还不算难看。普京跳的则是不紧不慢的探戈,利用小让步,来保持特朗普对俄罗斯致力于谈判的信念,以此重置美方对协议的期望。

作者:雷墨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25-09-10

VCG111585894428.jpg

2025年8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芬兰总统斯图布、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以及英国首相斯塔默会面(图/视觉中国)

“能作为东道主接待他们,是我莫大的荣幸!”美国时间8月17日晚,特朗普发帖,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后,还有德、法、英、意、芬兰以及北约和欧盟领导人集体到访。

发出上述帖子的几分钟前,特朗普的另一帖子宣称:是否结束战争取决于泽连斯基,乌克兰永远不可能要回克里米亚,乌克兰加入北约绝对不可行。不难看出,在8月15日阿拉斯加州万众瞩目的“普特会”之后,特朗普把施压对象转向了乌克兰。

幸好,8月18日白宫的两波会谈结果还不错:欧美同意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特朗普答应安排美俄乌三方首脑会晤,泽连斯基则首次同意在不停火条件下与俄谈判。这令摇摇欲坠的“美欧统一战线”重新归位。

然而,俄方又开始为俄乌峰会论调“降温”。8月19日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应优先推进俄乌代表团继续直接谈判。次日俄外长拉夫罗夫称,俄乌高层会晤必须在所有前期阶段“最谨慎的准备”后才能举行,他还批评美欧绕过莫斯科讨论对乌安全保证是“死路一条”。

看来,“普特会”余波扩散,好戏连台,但“普泽会”还面临变数,不可轻言乐观。


峰会前的角力

8月15日的“普特会”没有出现让欧盟和乌克兰最为担心的结果,即美俄达成有损乌克兰利益的领土交易。但关于俄乌停火谈判的事态发展瞬息万变,想从零散、碎片化的消息中理出头绪,首先要弄清的关键问题是,这次阿拉斯加峰会是如何产生的?

原来,与特朗普私交甚笃的前房地产商史蒂夫·威特科夫,自被任命为中东问题特使后,已5次到访莫斯科并受到普京的接见。据《大西洋》报道,8月初正在中东访问的威特科夫,通过非正式渠道与普京的心腹沟通,得知普京表现出停战谈判的意愿后,随即提前返回华盛顿向特朗普通报。8月6日,威特科夫于莫斯科与普京会晤约3小时。

当天,特朗普宣布威特科夫的莫斯科之行取得“重大进展”,而就在数小时前,他刚宣布即将把对印度商品的关税提升至50%,以示对借印度转售原油的俄罗斯施压。CNN援引白宫官员的话称,莫斯科会晤中普京提议与特朗普举行会晤,特朗普随即敦促团队加紧准备。也是在8月6日,特朗普电话告知乌克兰和欧盟方面他将与普京会晤的消息。两天后,特朗普宣布与普京的会晤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

特朗普8月8日的重磅宣布,让乌克兰和欧盟大为震惊。因为,据媒体事后报道,特朗普所说的“重大进展”,涉及“土地换和平”,即乌军撤离顿涅茨克州,换取俄罗斯在扎波罗热与赫尔松地区停火。对乌克兰来说,这显然不是“好交易”。震惊之后,外交机器开始高速运转。8月9日,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鲁斯泰姆·乌梅罗夫和总统办公厅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求见正在英国度假的美国副总统万斯。

“普特会”板上钉钉,让欧盟很担心。《卫报》文章写道:“2018年赫尔辛基会晤的教训显而易见,让特朗普与普京独处一室,往往会导致难以预料甚至危机四伏的局面。”文章认为,这次欧盟担心的是“普特会”不仅会让美俄关系破冰,还可能“凿穿冰层”—像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那样“擅自决定欧洲的命运”。前特朗普政府顾问菲奥娜·希尔的形象比喻—这“就像森林里无人见证的会面”—道出了欧洲的担心。

外交机器高速运转的顶峰,是8月13日美国、欧盟和乌克兰三方举行视频会议。这次由德国总理默茨牵头的会议,预先为“普特会”确立了五项原则,即凡涉及乌克兰未来的谈判,乌方必须实质性地出席;所有谈判必须以实现持久停火为前提;领土问题由乌克兰决定;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有明确且具有约束力的保证;由北约、欧盟和美国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协防的保证。

欧盟的用意,用《经济学人》的话说是,“欧盟和乌克兰划定了不可逾越的底线,从而约束特朗普的行为”。会后默茨表示,特朗普大体认同欧盟和乌克兰的立场,但没有说明他不认可哪些条款。向来轻视欧盟的特朗普,为何接受欧盟给他制定行为守则?欧亚集团学者延·泰朝给出的解释是:“特朗普意识到普京的议程与自己最初的设想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人在获取洞见方面很有帮助,若事态恶化也能为他提供支持。”


摇摆舞与探戈

8月15日的“普特会”,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华尔街日报》写道,“特朗普自诩为谈判高手,善用不可预测和直觉本能斩断最复杂的地缘政治死结”,但“执政25年的克里姆林宫主人,总会周密筹备此类峰会交锋,并磨练出各种令对手自乱阵脚的策略”。从华盛顿飞赴阿拉斯加前,特朗普对媒体表示,若未能达成停火协议,他会“非常不满”,甚至警告俄罗斯会面临“严重后果”。

峰会结束后的新闻报道,标题几乎是复制粘贴—“普特会”未能达成协议。但在会后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特朗普给峰会打了10分的满分,并明确表示将暂缓对俄制裁。特朗普在峰会上有没有“自乱阵脚”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立场在摇摆。事实上,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斡旋俄乌冲突的整个过程,政策重心一直都在对俄强硬与对乌施压之间来回切换。《纽约客》称,这背后是特朗普数月来未能兑现结束战争承诺的“政绩焦虑”。

从特朗普个人角度看,这种焦虑由两个因素驱动。一个是他对诺贝尔和平奖的向往。《大西洋》的文章写道,“特朗普明确表态渴望和平,但更渴望诺贝尔和平奖”,他数名心腹都曾透露,奥巴马曾获该奖的事令其一直耿耿于怀。另一个因素是对乌克兰在其任内溃败的担忧。《经济学人》点出了这个担忧:“特朗普或许明白,乌克兰的失败对美国地缘政治地位的打击,将比2021年拜登政府时期美军撤离后的阿富汗崩盘更为惨重。”

特朗普这种焦虑的结果,就是高频度的政策摇摆,时而对俄发出最后通牒,时而对乌发出威胁。从发帖可以看出,特朗普在4月和5月都曾给过俄罗斯具体的停火期限,虽然从未兑现威胁,但也没有对已施加的制裁松口。8月8日宣布“普特会”日期,正是他7月29日给俄罗斯十日期限到期的前一天。而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按下暂停后又重启,也经历了好几轮。这种反复的横跳,都是为了以压力促成协议。

政策摇摆的另一个原因,是特朗普政策团队内部的路线之争。特朗普的乌克兰问题特使、退役将军基思·凯洛格,对俄态度是“施压为先”。《经济学人》的文章认为,特朗普7月对俄发出威胁,称如果俄方不立即停战将遭遇“毁灭性”制裁,这一最后通牒反映出凯洛格的影响力。而威特科夫8月6日突访莫斯科,并能促成“普特会”,显然是“接触为先”派在发力。

还有一个“揣摩上意”派,拿捏得精准,总能为特朗普的下一步决策提供助力。代表人物是“精明万斯”。在“普特会”日期确定后的8月10日,在英国度假的万斯对俄乌冲突做的表态是,美国不会再为乌克兰战争买单了,如果欧洲国家愿意向美国购买武器援乌,美方不会有异议。这种在外交斡旋中“捕捉商机”的逻辑,很符合特朗普的心意。8月18日白宫会谈成果之一,就是乌方提议欧洲国家出资900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

万斯是8月13日欧、美、乌三方视频会议的参与者之一。在那次会议确定后,万斯又表态称:“特朗普非常明确地表示,我们将把为欧洲再次带来和平作为本届政府的使命。”“主打和平”的表述,既安抚了心神不灵的欧洲,又拔高了“普特会”的政治道义高度。“普特会”会场的大背景板上,写的正是大大的“追求和平”。

就这样,特朗普在斡旋俄乌冲突中,跳起了摇摆舞,而且舞姿还不算难看。但在某些学者看来,与特朗普的疯狂摇摆舞不同,普京跳的是不紧不慢的探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俄罗斯专家约翰·洛,在今年3月一篇分析俄谈判策略的文章中指出,普京几乎从未让步,他已准备好与特朗普跳一场漫长而缓慢的探戈。他认为普京会利用小让步,来保持特朗普对俄罗斯致力于谈判的信念,以此重置特朗普对协议的期望。

约翰·洛认为,最终的结果是,俄罗斯能看到机会,“可以将一个由俄罗斯设计的和平解决方案,委托给他的美国同行强加给乌克兰”。虽然“普特会”平淡无奇,但会后特朗普不再提对俄“毁灭性”制裁,转而施压乌克兰以“接受现实”换取停火,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约翰·洛的判断,至少能证明特朗普的政策节奏,明显受到了莫斯科的影响。


地缘政治博弈

据路透社8月19日报道,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晤可能在葡萄牙举行,特朗普称可能在瑞士或其他国家(多家媒体指向匈牙利)举行,德国总理称这次会晤可能会在两周内举行。如果这次俄乌首脑会晤能实现,将是持续三年多的俄乌冲突的重大转折点。这个消息在“欧洲护卫团”陪同泽连斯基访美后透露出来,本身就反映了其地缘政治意义。硝烟何时散尽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剧情,还有很多后续。

据媒体报道,事态之所以向俄乌首脑会晤方向发展,关键点在于乌克兰的核心安全关切得到了满足,而且俄方没有反对。具体来说,就是美欧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护。所谓北约第五条,即针对任一成员的攻击即被视为对所有成员的攻击,而北约全体会做出反击。这样的操作模式,在北约历史上未曾有过,如何运作、如何分担责任,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隐藏但或许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操作下,俄罗斯对乌克兰安全问题有没有或有多大发言权。截至目前,莫斯科并未透露任何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后续的地缘政治博弈里,俄罗斯不会把自己当局外人。就乌克兰之于俄罗斯的意义,美国已故国际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已有论述:“乌克兰的独立改变了俄罗斯国家的根本性质,它是欧亚棋盘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空间……如果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将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

“欧洲的战略时刻已经到来,无论其是否已经准备好。”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肯普从“普特会”的余波里,看出了时代转折。他在8月17日的文章中写道:“欧洲过去始终未能在政治与军事层面挺身应对挑战。如今随着华盛顿摇摆不定、莫斯科咄咄逼人,欧洲正面临战略抉择,要么担起自主防务安全的责任,要么继续危险地受制于外部力量。”

“乌克兰”这个词在俄语中有“边区、边缘之地”的意思。但在地缘政治思维下,乌克兰是俄罗斯的“枕边人”,对欧盟意味着“唇亡齿寒”,且承载着美国的“霸权声誉”。这个“边缘之地”就这样成了大国的角力场。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曾说:“乌克兰不想成为缓冲区,因为两头讨好会令人窒息;乌克兰也不想成为桥梁,因为如果走在桥上的人太多,桥就会坍塌。”但在上述地缘政治博弈中,这个愿望只能是奢望。



版权声明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垂询电话020-61036188转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