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二真牛

编者按:记者不是意见领袖,他们是跋山涉水、迷雾中穿行的真相寻求者,他们的所有思想的涌动,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脚下的土地。具体的事件、冷静的报道往往无法承载他们日积月累的思索,这个杂感栏目,专为承载而生。

作者:何森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25-11-10

《水浒传》里,英雄一百零八,恶人无数,但若要寻最惹人厌的角色,牛二必定榜上有名。

这人出场不多,却极有代表性。他并非梁山好汉式的反抗者,也非身居高位的巨奸大恶,而是混迹于街头和权力边缘的“泼皮”。

他所倚仗的是他的一身蛮力,是他的撒泼、行凶和撞闹。

牛二在书中,于十二回《杨志卖刀》中出场。当时杨志因此前运花石纲失误,不敢回京,避难一段时日后,朝廷赦免了他的罪行。于是他凑了一担钱物,想去京城打点一番,恢复他以前的官职。

所带钱财都打点完后,杨志才得以去见太尉高俅。但高俅不但没给他复职,反而将其怒斥一顿,赶了出来。杨志顿时落魄,连投奔他处的盘缠也没了,所以不得不把祖传宝刀卖了换盘缠。

于是,他来到京城闹市卖刀,便遇到了京城有名的泼皮牛二。



图片

《水浒传》剧照



牛二一来,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并将其比作吃人的老虎,还得一外号“没毛大虫牛二”,用现在话来说就是秃头老虎。

此人名声臭,“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脏臭、邋遢,皮肤像沙鱼皮,头发似螺蛳缠在头上。

但杨志不知此人恶名,听其要买刀,还将自己宝刀不俗之处介绍了一番。而牛二可不是什么善茬买主,一开始就撒泼耍蛮,准备“零元购”杨志的宝刀。

刚走到杨志面前,他就扯过刀来问价,听杨志说此刀要卖三千贯,就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 杨志解释此刀能“砍铜剁铁不卷口、杀人不见血、吹毛断发”,牛二闻之便要杨志当场演示。他先让杨志砍铜钱、切头发,后竟要杨志杀人。

杨志不肯,牛二便想强要宝刀,咄咄逼人。一来二去,杨志忍无可忍,一刀下去,成了命案。

但泼皮牛二死后,没人替他抱屈,反而从民众到官府、狱卒,都觉得杨志办了一件好事。



图片

《水浒传》剧照



不过,书中牛二虽死,但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他身上那种“我横我有理”的气息,穿越了七百年,还是令人觉得栩栩如生。

牛二出身下层,是个“三无”人员——无学识、无背景、无资源。按理说,他应当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但他偏偏通过“无理取闹”“撒泼行凶”活出了一种伪装的力量感。

他的底气不是出于能力,而是出于泼皮无赖的姿态——你讲理,我不讲;你怕事,我就来事。他也不干什么穷凶极恶的坏事,就算被官府抓了去,也是关几天再放出来,然后继续撒泼耍赖,伺机报复。所以城里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开封府也治他不下。

对于这种人,你越想好好讲道理,他越觉得你“好欺负”,认为你软弱。因为在牛二眼中,讲道理是怂,守规矩是傻。

不过,另一方面,牛二的暴力,也可以视作一种廉价的自我尊严维护。他欺负老实人、普通百姓,不一定因为想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在被世界忽视的角落里,猛然就出来刷一点存在感。

于是,牛二们无处不在。古代是市井地痞,现在则可能是键盘侠、碰瓷客、职场“整人高手”、社区的“地头蛇”。他们的共同点是:既没有真本事,不敢惹真正的狠人,又不肯承认自己的平庸,只能靠制造混乱、欺负实诚的好人来证明“我也行”。



图片

《水浒传》剧照



如果牛二活在今天,他不需要讹诈杨志的宝刀。他的武器将是情绪,是网络流量,是看谁不顺眼就号召小弟们冲的疯劲。

因为他不追求真相,只追求“赢面”。他也不想变好,只是想“压人一头”。

不过,若当代牛二只是一个社会上的泼皮,大家躲着便是。但假如牛二同奸人高俅一般,混出个一官半职来,将更是难缠。

他很难成为大贪官,因为他没那个手腕和格局;他更不可能会成为清官,因为他没那种信念与操守。他最可能成为的,是那种“专治老实人”的小官。

这种人我们太熟悉了,如果在一个大一点的单位工作,身边就很容易找到对号入座者。他们不干实事,却天天忙着“树威信”,不讲原则,却最是爱讲“规矩”。没有自知之明,不知自己被身边人嫌恶,还总在人前摆出一副装腔作势的嘴脸。

所以说,一个社会里,最怕的不是明目张胆的坏人,而是牛二式的没有任何原则却有点小权力的人。

很多人的心中,可能在某个受挫或愤怒的瞬间都藏着一个准备“撒泼”的牛二,闪现过“我就是不讲理又能怎样”的念头。对此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万一遇上硬茬,情势失控,回头无路。


版权声明

本刊及官网(南风窗在线)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南风窗杂志社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垂询电话020-61036188转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