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中的爱心食堂:打通老年助餐“最后500米”

日期:2025-01-06

  2024年7月,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老基会”)引入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与社会服务项目——乐龄之家幸福食堂”落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运用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模式,为侗乡老人带来生活新“滋味”。12月上旬,三江的孟龙村、归东村与马坪村爱心食堂相继开展“公益助餐·情暖三江”活动,继续书写爱心食堂成立后的温暖故事。

良口乡孟龙村:打通老年助餐的“最后500米”

  孟龙村位于平均海拔600米的高寒边远山区,村中共有1283位村民,老人占了四分之一。许多老人还在坚持传统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自己种菜捡柴、烧火做饭。但伴随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机能下降,“做饭难”、“吃饭难” 曾是悬于老人生活之上的愁云。

图片1.png

(沿山而建的孟龙村 图源:兰茜摄)

  “我们村沿山而建,地势比较陡峭,很多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有些身体比较好的老人可能还能走动些,更不要说身体不好的老人。如果下点雨,山路更加难走,我们就怕老人家万一走路摔倒。”孟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何佐伦提到。

222.png

(村中地势陡峭,老人依杖而行 图源:兰茜摄)

  而中国老基会引入的爱心食堂项目,恰如一缕阳光拨开云雾,为解决村中老人的“食”事难题提供破解之道。无需厨师、无需厨房的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模式,极大降低了在村中建设长者食堂的成本。在各级党委政府、民政部门、爱心企业与人士的帮助下,通过改造村中的闲置用房,孟龙村爱心食堂应运而生。

图片3.png

(孟龙村爱心食堂在多方助力下顺利落地 图源:驻村工作队摄)

  来自社会的关爱如一股暖流,源源不断输入到孟龙村。今年12月,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团队在孟龙村举办“公益助餐·情暖三江”活动,邀请老人品尝食堂新品。活动现场,村中老人纷纷穿着民族传统服饰出席,互敬酒礼,共享盛宴。老人们的热情如同山间暖阳,驱散了深山的清冷。

图片4.png

(村中老人共享盛宴 图源:兰茜摄)

  宴席正酣时,孟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何佐伦与党支部书记龙金林却悄然离席,去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为村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及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人送餐。他们将烹饪好的饭菜装进保温箱里,穿梭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何书记在送餐路上提到,“我们村有4个屯,41名需要送餐上门的老人,最远的屯过去有5公里,如果让管理员一个人送完4个屯,送到最后一户时饭菜可能都变质了。所以我们送餐都是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骨干一起送,人员充足时,1个小时内每个老人都能送到位。”

(孟龙村驻村第一书记何佐伦与党支部书记龙金林为老人送餐 图源:兰茜摄)


  跟随二者的脚步来到老人家中,只见房间中的锅炉热气蒸腾,老人与家人围坐在锅炉旁取暖。看到何书记与龙支书的到来,老人亲切地喊道:“是老党来了!”

(将暖心餐送到老人家中 图源:兰茜摄)

  当地的村民习惯将村支书叫作“老党”,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对村干部的信任以及对村委会工作的认可。两位“老党”用方言陪老人唠着家常,何书记表示:“今年我们得到爱心食堂项目的帮助,村民们也是非常的高兴,老人说很感谢我们老基会和爱心企业给予大家的支持。”一份份餐食承载的不仅是营养,更是整个村子对老人的敬重与关爱,孟龙村用心用情打通从爱心食堂到长者家中的最后500米,守护老人们的晚年安康。


同乐乡归东村:葡萄藤下,结满爱心

  穿过漫山遍野的葡萄架,经过层层叠叠的梯田,便来到位于同乐苗族乡东部的归东村。归东村共有486户1995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有300户,共1254人。作为脱贫致富的典范,归东村在葡萄藤与红酒香中书写新的篇章。当经济发展的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归东村爱心食堂应运而生,彰显着村庄对长者的感恩与回馈。

图片9.png

(群山中的归东村 图源:兰茜摄)

  “当时在三江有5个爱心食堂试点的名额,我们村争取到了其中一个,在中国老基会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把食堂给建起来,为老人办实事。”提及在村里成立爱心食堂的契机,归东村党支部副书记龙光意说道。

  而为了让分散在全村9个屯的老人能更方便地吃上热腾腾的暖心餐,村两委组织起送餐服务,让爱心直达老人家中。食堂管理员李孝兰说:“我们一般会比用餐时间提前2-3小时来烹饪,烹饪好了我们就送给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忙的时候,村两委的干部都会主动来帮忙,老人都对爱心食堂的服务满意。”

  进行“公益助餐,情暖三江”活动的这天,利用4台智能烹饪设备,龙支书与志愿者在一小时内烹饪了近百份饭菜,他们开车绕下曲折的山路,及时将热乎饭送到老人身边。老人们正聚集在村子里的篮球场中,欣赏着侗族特有的舞蹈表演“多耶”。表演的阿姐们热情地招呼志愿者一同加入进舞蹈的行列,他们手牵着手踏歌而舞,用青春与活力驱散冬日的寒意。

图片10.png

(老人们欣赏侗族特色舞蹈“多耶” 图源:兰茜摄)

  表演结束后,龙支书与李孝兰一同给老人分发餐食。老人们井然有序地排成两列等候,现场温馨而和谐。在归东村,爱心食堂不仅填满了老人的胃,也滋养了他们的心灵,让曾经为村子发展付出的老人们能够在晚年享受到便利与温暖,共享乡村振兴的果实。

(归东村爱心食堂送餐到老人身边 图源:兰茜摄)

古宜镇马坪村:诞生英雄的村庄

图片13.png

(静谧的马坪村 图源:兰茜摄)

  马坪村,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因举重世界冠军兰世章而闪耀,更有无数平凡英雄默默耕耘,蓝世能便是其中之一。“想为村里人做点事”是他朴实的心愿,怀揣着对家乡的赤子深情,他肩负起运营马坪村爱心食堂的责任。从食堂内一桌一椅的置办,到一笔一划登记用餐老人的信息,再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蓝世能无不倾注心血。

图片14.png

(蓝世能为老人分发暖心餐 图源:兰茜摄)


  在这个小小的食堂里,93 岁、有着69年党龄的老人兰森常来光顾。兰森的家与爱心食堂仅有一巷之隔,在爱心食堂成立前,年事已高的他依然坚持自己烧火做饭。从山上捡柴背回老人家中要经过一段陡峭的斜坡,对于上下楼梯都要格外小心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自从家对面建起了爱心食堂,兰森每个工作日都能轻松吃上暖心餐,热乎的饭菜不仅填满了他的胃,更慰藉了长者心,让他在岁月余晖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

图片15(2).png

(有69年党龄的93岁老人兰森是爱心食堂的常客 图源:兰茜摄)

  而对76岁的兰世光与苏妹记夫妇而言,爱心食堂为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苏妹记行动不便,家中子女皆在外务工,生活起居都由兰世光照顾。两个老人彼此相依的情况让蓝世能颇为牵挂,在为活动现场的老人烹饪好饭菜后,蓝世能不忘给两位老人送餐上门,让他们能及时享用午餐。更多时候,食堂管理员会在结束工作后顺路为两位老人送午饭,再陪老人唠一唠家常。

图片16.png

(蓝世能为兰世光与苏妹记夫妇送餐 图源:兰茜摄)

  蓝世能表示,如今在中国老基会的支持下,马坪村爱心食堂每个月能为老人送出六百多份饭菜。每一次送餐、每一次交流都凝聚着马坪村对长者的尊崇与关爱,传承着村庄的英雄精神与人文情怀,让先辈的荣耀在关爱老人的善举中延续升华。

图片17.png

(老人在马坪村爱心食堂开心地用餐 图源:兰茜摄)

  三家爱心食堂各具特色,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在侗乡深处流淌。它们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乐龄之家幸福食堂” 项目与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模式结合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养老困境提供破局之法,让每一位老人在垂暮之年,于熟悉的乡土上安享幸福“食”光,成为侗乡大地上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谱写乡村振兴中关爱长者的动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