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佳县: 点点萤火聚河成漫天璀璨星光

作者:统筹/刘路路 刘蓉蓉 日期:2025-01-06

image.png

今年以来,陕西省佳县紧扣以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优质有机红枣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以康养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3大主导产业,坚持“链式、投行、增量、闭环”4种思维,不断夯基础、扬优势、出新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一是开创党建引领新模式。将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成立10大重点产业链党支部,按照党支部为“总枢纽”、党支部书记为“指挥”、党员先锋为“战斗员”的架构,打造联系企业的“桥头堡”,巩固党的工作覆盖,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招引新方向。制定了光伏半导体、盐化工及盐穴储能、清洁能源等10条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N张清单”,策划包装了8000万吨太阳光伏铝边框生产、5000吨硅烷偶联合剂等10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项目库。三是开拓产业链招商新领域。2024年共签约项目23个,引资额达149.0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0.9亿元,完成外资直投208万美元,外资间投687.5万美元。光伏半导体产业链,引进四川物科金硅100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生产、上海樾达科技硅基产业等项目,以小缺口打开了陕有色多晶硅产业发展新赛道;盐化工及盐穴储能产业链,引进了无锡美力特包装年产30万吨工业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濮阳汇通科技特种玻璃微纤维等项目;清洁能源产业链,引进国家电投陕西新能源50MW风电、佳州远景能源CNG母站建设等项目;农文旅产业链,引进安徽国信健康中药材综合开发、陕北文旅沿黄旅游带旅游及民宿酒店等项目。我县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image.png

“组合拳”打造“新引擎”

佳县积极突破传统招商模式,探索多元化且富有成效的方案。围绕十大产业链,多管齐下开展招商工作。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40余次,召开招委会3次、分管领导及部门领导接待客商160余次、召开项目座谈会20余场次、项目调度会10余场次、外出考察40余次,高频次对接、高效率调度,确保了各类项目能够引得进、落得下;二是投行思维招。充分发挥佳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以土地、标准化厂房等国有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与民营企业合资建设产业项目;针对多晶硅新材料产业,强化投行思维,采用借鸡生蛋方式,为四川物科金硅1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争取市招商基金融资3000万元;三是会展平台招。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参加煤博会、丝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长三角活动等大型经贸会展活动,今年借助大型行业展会平台,共签约项目23个,引资额149.06亿元。四是乡贤情怀招。发挥亲情纽带和乡土观念作用,深入开展“乡贤回归助力乡村振兴”招商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的本籍客商深耕故土、回报桑梓。参与组织召开西安佳县商会换届大会、榆林佳县企业家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等4次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榆林谢老大制衣500万套服装加工、上海竹子数据中心等项目均为乡贤回归创业项目。五是盘活闲置资源。今年以来,联动县深改办等单位,对全县12个镇、1个街道办展开精准排查,摸清闲置资源权属、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需求等闲置因素,深挖闲置资产功能,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价值。按照“分类施策、有效利用”的原则,针对性招引项目,合理制定盘活计划。陕西佳州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NG母站建设项目、乌镇红色研学基地、黄河会议中心、葭州文化广场、榆美大河酒店的投入使用,让“死资产”又重新活了起来。

image.png

“小窗口”赋能“大服务”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佳县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为契机,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审批事项集成化、审批受理一窗化、审批要件规范化、审批程序精简化”四化标准改革措施,实现了用政府审批的“减法”换取服务企业的“加法”,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一是推行招商项目前置手续代(帮)办制,先后帮助香港嘉瑞、陕西川尧、安徽国信、上海樾达科技、四川物科金硅等招商项目代办事项30余件。二是开展“服务企业零距离”专项活动,组织发改、国土、林业等多个部门对24个招商引资目进行地毯式摸排,现场解决项目落地中的问题和挑战,明确相关部门责任,限时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小综合窗口受理改革,为项目建设、企业办事按下了快进键,推动企业办事由“多窗多次”向“一窗一次”转变。2024年,通过市场准入“小综窗”,累计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备案241件,涉及总投资36.2亿元,其中项目立项备案审批办结率100%,位列县市区排名第一,为县区营商环境优化和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任收军)

84eb12e5f621d30f11e4b45c6e1f9b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