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贾豁乡小果子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作者:统筹|李晓宇 日期:2025-06-27

在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贾豁乡,一片片梅杏林在夏日阳光下泛着金辉,枝头硕果累累。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乡,如今因梅杏产业焕发新生,成为武乡县乡村振兴的标杆。从零散种植到万亩基地,从单一鲜果到全产业链,贾豁乡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颗杏”的致富传奇。

image.png

三十年深耕,梅杏成“致富金果”

贾豁乡的梅杏种植史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起初,村民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直至乡党委因地制宜提出“特色农业兴乡”战略,梅杏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轨道。目前,全乡梅杏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5000亩进入盛果期,年产量超200万斤,产值突破2000万元。古台村村民梁晓红家的10亩梅杏园,2023年收入近10万元,“过去靠天吃饭,如今守着杏树就能致富!”

党建引领,全产业链“链”出高效益

为破解产业散、小、弱难题,贾豁乡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乡党委牵头成立股份合作联合总社,统一技术指导、品牌营销和利益分配,让村民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image.png

在贾豁村梅杏筛选车间,自动化设备精准分级,日处理能力达5万斤;胡庄村杏脯加工厂内,一颗颗梅杏经清洗、去核、烘烤后化身酸甜可口的休闲食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乡党委书记李彤算了一笔账:“鲜果销售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深加工后产品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利润空间更大。”

农旅融合,杏花经济催生新业态

每年四月,贾豁乡漫山杏花如雪,吸引游客踏青赏花;七月果熟时节,采摘园里欢声笑语不断。乡里连续举办梅杏赏花节、采摘节,融入农耕体验、非遗展演等元素,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秋品脯、冬喝杏饮”的四季文旅IP。

科技赋能,荒山变“绿色银行”

面对山地农业困境,贾豁乡实施“荒坡改造计划”,整合2000亩低效林地建成标准化梅杏基地。乡里组建50人技术管家团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梅杏优果率提升至85%。冯永强感慨:“过去种玉米年收入不过千元,现在管护梅杏园,家门口就能挣工资!”

image.png

我为武乡梅杏代言

未来展望:打造太行山梅杏产业高地

眼下,贾豁乡正谋划建设梅杏产业园,计划引进果汁、果酱生产线,并探索“梅杏+康养”模式,开发杏花蜜、杏仁油等高端产品。李彤信心满满:“我们要让梅杏产业‘链’起更多可能,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熟透的杏子一样甜!”

从太行山深处到全国消费者的果盘,贾豁梅杏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黄金大道”。这颗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的“金果果”,正托起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文|龚华婷)

宣传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