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的人,连相思也那么壮阔
![]()
中秋的月,是团圆的梦。
这个梦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恍然若梦”,团圆太幸福了,疑在梦中;另一种是“几回魂梦”,团圆求而不得,魂牵梦绕。
如果是前者,那你身边既有亲友,杯中也有美酒。
倘若是后者,那你最好还有美酒。
酒与心
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太的意思就是“最”。中秋的月,因为天高日晶,尤其洁白明亮,更是倍显阴柔。
人处阴柔之境,易动愁怀。
酒为钓诗钩,一饮而愁生,再饮而愁盛,三饮,而笔下凄怆难禁。
故有齐已,“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故有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齐已、李煜他们,写得都很美,美得令人心碎,他们都是传统心灵世界中闪光的明珠。但是,他们又是边缘,是角落,是支流。
因为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硬朗的骨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硬朗的骨架,就是对苍生、对天下的责任。
孔子曾经叮嘱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小人儒不是坏人,不是“流氓有文化”,而是胸襟不够广阔,也就是太注重自身声名、得失,而担负不起对苍生、对天下的责任。
这其实就是“心”的问题。
诗词,写的是景,是情,而所见之景,所感之情,皆由心生。美酒只是催化剂,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美酒就会放大他的内心。
当人处在至阴之境(如月下愁思,如穷困窘迫),只有光明磊落的内心,才能中和甚至克服那种发乎人之本能的怨念。因此孔子才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孔子对颜回那么推崇有加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看颜回穷困潦倒,他心里装着的是整个天下。
心有天下
南宋张孝祥写中秋时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秋的月色,以其天空之澄明为一年之最,因此能够直抵人心。“有动于中,必摇其精”,月色穿透心灵,照见的便是最本真的原貌。
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灵由情感浇灌,因此人们在此情此景下,会特别地不设防,甚至丧失设防的能力,心中最幽微的那部分内在性质更容易完全显露。
文化不同,这种不设防的表现也不同。
西方总体上认为人性本恶,因此满月对于西方人而言,意味着恐惧与狂躁,因此它总是与狼人、吸血鬼相联系,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就有“月满致疯”的理论。
而中国儒家认为人有向善的本能趋势,并且一切学习都是为了激发向善本能,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从小沉浸在这样的教诲之下,因此同样是被月色穿透,中国人却迎来了一个抒发美好情感的时机。多数时候,满月意味着团圆。
不管是齐已还是李煜,心已被月色击碎,但幽怨笔调之下,向往的还是美好的欢聚。而那些儒家涵养更高的人,则虽有愁怀,依旧旷达,壮阔。比如辛弃疾:“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而最典型的莫过于苏东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誉为“千古中秋第一词”,人们读得出他的愁、他的思念,但他笔下的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没有丝毫幽怨。相反,他神游物外,八极无疆,短短100多个字,写出了一种宇宙的宏阔气象。
他是在思念,不是在私念。这就是君子的超拔之处。
因为君子始终心有天下。际遇之烦忧,总是被内心之和乐抹去凌厉。
因此你看,苏东坡宦海飘零,身处外放之地,写下这样一首淡淡愁怀无所不在的词,也是在“欢饮达旦,大醉”之时。
你再看,范仲淹写了岳阳楼上无数“迁客骚人”的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而他独以“忧乐”关情,心有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阳光下的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并不是团圆,而是对团圆的守候。
苏东坡的后半生十分坎坷,可谓颠沛流离。他和弟弟苏辙,既是骨肉至亲,也是人生诤友,但聚少离多,各自如杜甫所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在红尘辗转、命途艰困之中,总是对弟弟寄予无限思念,“明月几时有”也是这种思念的一次自然的表达。
但你在他的诗词中从未看见那种私念的哀怨,另一首写中秋的词,在清冷之中,还是那么下笔恢弘:“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的内心始终洒满阳光。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其实他自己就曾书写过那种境界:“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文化史上那些灵犀闪烁的美好诗篇,几乎都有酒的参与,连李清照这样的女子也无法例外。但如果想要自然流溢这种胸怀壮阔的境界,仅有才华和酒还不够,还需要君子之修为。
酿酒的人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酒的真正价值,也理解了本身的责任担当。
君品习酒,生长于赤水北岸,一片朝南的山坡之上,那里每天都被阳光所照射和滋养。那酒的风味,硬朗,厚重,温润,光风霁月。
70多年来,他们也和苏东坡一样,历尽坎坷,几度起落,但一直秉承价值信念,笃行责任担当。
他们尽心尽力,让数十万人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他们推己及人,奖励万余名学业优秀的贫寒学子圆了大学梦;他们及人之老,为守护绿水青山的不为人知的数千名护林员们送去温暖的抚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无怨望,从未放弃。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言一行,直透内心。
中秋夜,喝习酒。
![]()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