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习酒

四季轮回悠然,也契合着习酒的酿造周期,“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世世代代的品质坚守,也是嵌入赤水河畔,与天同光,与地共沃的一份文化基因。


作者:李淳风 日期:2023-07-03

习酒图片.jpg


端午佳节,中夏寻荫。在这一天,暂停追赶的脚步,回归内心的平静,陪伴与乡情,好友与爱人,美酒与假期,是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标配。

而不论是旧俗还是自然心性使然,传统节日,始终都像是一种固定、有序的年轮注脚,一次从高压日常的抽离。而对于一切被赋予稳定意义的东西,对于寻常生活的礼赞,人们总是爱酒。

或者说,不论在何种情态下,酒,都是不可能缺席的重要成员。

酒让我们凝聚,放松,平和,情感恣意流淌,心性复归天真自然。

这个夏天,炎热让我尤其想念黔北的凉夏。

在那里,六月如春,既有朗月映清癯的悠然,也有清风拂山岗的爽利,黔北滩头,一支高亢清冽的山歌,晕着酒香缓缓散开。

过了端午,就是重阳。这短短四个月期间,赤水河流域历经汛期,通常而言会集中降下全年70%的降水量。在雨水的冲刷下,“端午赤浪,重阳碧波”的奇景年复一年重现。又由于红色及紫色土壤被冲刷至赤水河,将澄澈的河流染成一片赤红,早在明代,“每雨涨水,色深赤”就催生了“赤水河”的名字。

四季轮回悠然,也契合着习酒的酿造周期,“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世世代代的品质坚守,也是嵌入赤水河畔,与天同光,与地共沃的一份文化基因。


得赤水以习酒

赤水河位于川南与黔北的交界处,作为唯一一条没被污染的长江支流,赤水河畔悠游盘转,两岸青山,白鹭寻香。虽然全长仅523公里,但中下游八百里数千家酒厂云集密布,每年生产的酱香型白酒高达50多万千升,包揽了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的83%,也串联起了中国酱香白酒阵营的最强大阵营。

传说赤水河流域最早的酒是汉武帝饮后“甘美之”的“枸酱酒”,由鰼人所酿。古人曾有诗赞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事实上,仅从自然地理环境来说,黔川之地自古是与匮乏、弱势挂钩的。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贵州,喀斯特地貌遍布全省,红壤贫瘠,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于封建时代平均水平。对外交通,于是变得尤为重要。

早在一千多年前,赤水河就已成为唐朝连通几省物资交流的重要水道,川盐通过赤水河源源不断输入贵州内地,不仅为百姓提供了重要的生活物资,更推动和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刚建国的时候,赤水河畔的贵州遵义仁怀县,为了发展酿酒事业,组织了一干人等沿着赤水河进行考察。1952年,通过购买黄金坪当地百姓的房屋,招募工人,创办了“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

1962年,习酒二次“建厂”,改名为“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老厂房需要重新修整,各种材料、技艺也都需要再次整合,最初的一批老习酒人,虚心向河岸的大小酒庄取经学习,回过头来细心研磨,生产靠手、运输靠走,硬是凭着坚韧的意志,最终走出了一条令人啧啧称奇的路,并研制出了“香浓、味正、回味长、酒液清亮”的大曲酒。

这些种种,都埋下了习酒人吃苦耐劳、开放进取的文化基因。

三年后,回龙区正式划归习水县管辖,奠定了习酒长远发展的基础,同时,习水大曲的研发工作有条不紊地步入正轨。

1971年,“红卫大曲”正式更名“习水大曲”,五年后,企业名称也变更为“贵州省习水曲酒厂”,现代习酒的格局,基本是在那时确立下来的。

不到十年,习酒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至少,温饱的心愿不再成问题。

1988年对习酒而言是更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习水酒厂形成浓香3000吨、酱香3000吨的规模,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习酒”获得国家质量奖银质奖,并获国家优质名酒称号。

1994年,习酒顺利通过中国、法国、德国和瑞士的质量认证,成为白酒行业首家同步通过国内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质量管理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3年,习酒公司白酒技术中心通过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认证,习酒公司也因此成为贵州省企业认证中心唯一的白酒企业。

2007年,习酒主导的产品,不仅获得贵州省著名品牌、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还得到中国纯粮固态发酵标志行业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主导品牌“习酒”和“习水”曾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50余次。

如今,习酒·窖藏1988已成为酱酒市场上的核心主流产品。2022年,习酒实现含税收入超200亿元,窖藏及以上高端产品销售占比超过74%。

作为行业发展的速度之王,习酒不忘初心,维持着稳中求进,坚守本心的基本原则。

从浓香大曲到酱香习酒,从“习水大曲”到“习水天辰”,从“习酒·窖藏1988”到“君品习酒”。习酒的整个发展谱系,承载着一条漫长而深远的文明轨迹。

在这条轨迹里,贯穿始终的一条核心脉络,是中国人千年来追求崇尚的君子精神。


君子之品,过而有痕

那句看似已经过时的台词放在今天其实仍然回味无穷: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或者换个问法:2023年,时代最稀缺的是什么?

习酒告诉我们,一个恒永的名词:君子。

作为君子?守得住原则,辨得清是非,退能独善其身,坚守内心本色,进能博爱众生,兼济天下。

这就是被崇尚数千年的所谓“君子之道”。

拆分开来,先看最后一个“道”字。

中国人对于“道”的追求和理解,其实从一开始就与天密切相关。既可作天意,也可以作天命。但须得留意,这并非一种听天由命的精神惰性,相反,是一种随时提醒自己顺应天道,恪守德行的有为之心。

人是“天”的造物,所以其本质是从“天”继承而来,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强力无法压制道德,这是天命,身负天命,何惧恶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君子首先是一种道德修为境界,是人通过努力,回到“天”希望的样子。

儒家精神重在讲“礼”与“仁”,这里面的礼,最初就是祭祀的行为规范,是天人合一的要求,后来才发展成为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祭祀的目的,是祈求神灵降福,人们既要谨言慎行,又要有超越生产日常的想象性思维。

因此,一种产品,要能够契合儒家文明,凝聚君子精神,需得具备至少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顺应天道。最后,是既要克制,又得有超越性。

历史自不必说,习酒对天道的顺应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是真正把君子品格奉为圭臬,贯彻于日常,展开于内内外外上上下下每一个细节。

比如对生态环境的共生共荣。酒从本原来自天地自然,且对河流与土壤的要求堪称苛刻。如果按照索取的角度,一家酒厂应该选择最优质的地点去建址,应该对自然与天气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

但习酒的立场,从来是与所在的自然天道共生互助。贵州省历来多山、贫瘠,地理自然条件并不算优异,但地处黔北赤水河谷的习酒酒厂,历来将保护赤水流域为己任,将生态作为底线,坚守绿水青山。

自2014年以来,习酒累计投资了逾5000万元建设冷却水循环设施、制酒车间风冷设施等等,以尽可能减少对赤水河的取水量和排水量。此外,习酒早自2015年以来就持续开展了全员义务植树、植草活动,截至日前已累计植树2.5万余株,植草绿化面积近900亩。

君子品格,所谓“尊天重道”,除了“天”,还更在于“道”。最常见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儿女几乎人人从小耳熟能详的。知易行难,要想自强不息,需要的不仅是坚守初心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配合落在实地的着力。

迄今为止,在中国几种白酒类型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仍然是最复杂的。长达一年的酿造周期,至少三年的窖藏时间,“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俨然一种以时间为基底的艺术。

一杯经过道德情怀洗涤的美酒,时间为其拂去凡尘,减去猛烈、刺激、冲动、桀骜、斗争,再用巧妙的勾调给它加上得体的修饰,整体上变得纯净归一。

这就更要求习酒人坚守道与义的不二品格,择义而处,戴仁而行,每一步都走向未来,方可坚而不屈。


永恒的前瞻

历史、质量、品格与管理策略,是一个企业的筋骨,搭建起一大百年企业的长盛不衰,而文化,无疑是企业的血脉,保持着鲜活的流动性,是内在的坚守与表达。

数十年坚守的君品文化,让习酒明了自己、明了方向,保持了坚定不移的高度战略力,也以一种稳中求进的基本姿态,沿着既定的高质量道路高速发展。

不过,君品文化的基本色,从不是顽固守旧,而恰恰是顺应时代变迁,从不同时代特色里提炼需求,汲取传统精华,新旧相融,同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君品风骨。

其实从各方面来说,以君子文化匹配酒业,是极其自然且有必要的。礼乐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源头,就是酒,一些远古时期的信仰,也需得依赖酒来承载。

而时代发展至今,一些被工业文明与现代消费社会污染的酒习、酒德,越发亟须一种有牵引统领作用的精神品格来整顿。越是在人心浮躁,高速发展的时代,砥砺自身,向内修养习性,才越显得必要。

时至如今,习酒君品文化已经形成了以君子文化为统领、企业文化为主体,融入鰼部文化、赤水河酒文化、赤水河商业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基因形成的独特的、完整的文化体系。

以此为核心,习酒致力于将这种全包围、多维度的君品文化融入各不相同的环境与层面,比如产品、经销、消费者等等,以达成一个同存共生的和谐整体。

同时,这也为习酒未来的长足发展夯实了一定的理论文化根基。时隔十三年,习酒启动君品文化建设年,关于君品文化的源头和内涵,持续引发关注。

用现代的眼光看,儒家精神多少显得有些抽象,但恰恰是这份抽象的哲学,把那些蕴涵于行为之中的道德品质凝练出来。

比如“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在困难时期,习酒人视厂为家、不离不弃,正是因为在思想和情感上对习酒企业文化的认同和依赖。孔子视仁义为道德律令,君子的本质就是以仁义为己任。

又如孔夫子信奉并践行的另外几条君子之道,“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以自身行为去体现,再去总结和传播,去凝练与变革。

于企业而言,亦该如此。

总而言之,君子精神之于东方习酒,永远是一种具象化的,可被看见、被品尝的韵味。

赤水河不语,却一年又一年,一代复一代地见证了习酒人如何凝心聚力,传统文化如何在君子之道的修行与凝练下不断焕发新生,从细流到骇浪,从理论到实践,习酒一路走来,在变动的世界里寻找不变的真理,跨越千山万水,踏过万物周期,因循天地之声,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