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房,重新进入真实的生活

作者:苏晚水 日期:2024-03-18

图片



中国出现互联网30年,在今天,“在线”成为常态,“虚拟”交织真实,尤其人工智能大浪扑来,数字化生存更加成为当代人的必修课。


当屏幕、键鼠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人们重新渴求触碰真实生活,重新建立具身认知——以身体的感受、体验激活心情思绪,在对身体的感知和识别中重获拥有感。于是,大家用“轻体力活”释放精神重压,在gap day尝试“短逃离”日常轨迹……在亲力亲为中再一次确认主体价值。


在重回线下时,哪怕短暂地寻求“诗与远方”,长时间“云端”生存最坚实的着陆点终归还是家,对家庭空间、家庭生活方式的重塑是最润物无声、细致长久的为身体和情绪提供正反馈的方式。


图片

《昨日的美食》剧照


而厨房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空间。76%,是社科院调查中在厨房时间保持2小时以上的家庭比例。这个传统上关于劳动与付出的地方,不知不觉间已经被赋予新的定位与使命,成为人们对抗生活“不确定性”的堡垒,成为构筑更平等的现代家庭结构的枢纽。



01

不炸厨房的年轻人,找到生活的“确定性”

你下班会做饭吗?


“会,而且最喜欢尝试新菜式。”25岁的年轻白领小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工作独居后的做饭经历,朝九晚六的她只要不太疲惫就会通过即时配送买菜下厨,有时尝试用铸铁锅煎牛排,有时尝试用蒸烤箱做蛋糕,有时用瓦煲煲上一味老火汤,即使很多时候八九点才吃上饭,但她十分享受变着花样喂养自己的感觉。


像小水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DT财经的《青年做饭行为大调查》数据显示,12.7%的人会每天下厨,36.6%的人每周会开火几次,合计来说,近五成的年轻人经常和厨房打交道。而随着智能化厨电的更新与进步,烹饪的难度大幅缩减,厨房的大门向新一代年轻人敞开怀抱。


图片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剧照


吉本芭娜娜在《厨房》里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厨房”,因为厨房是抵御精神风霜和补充内生精神力的地方。这或许就是下班后选择走入厨房的年轻人的心理写照。


在格子间上班的年轻人,手机里是不停歇的通知和“收到”,工作文档上是一茬茬出现的新概念,被十倍速的生活鞭策着前进,难以纾解焦虑与迷茫。在日新月异的大时代生存,内耗滋生于万物转瞬即逝无法把握,那解药即是在一些确定性实践中有所创造。


做饭就是一种最日常的创作,一次确定而专注的实践:当刀切断蔬菜的根茎、肉类的肌理,手上的食材便是眼里唯一重要的东西;跟着菜谱一步一步复刻,看着自己的双手在锅碗瓢盆中施展点燃味蕾的魔法;依照喜好增减调味,把食物塑造成熨帖的样子。


图片
图片

《金玉满堂》片段


“在工作的尺度上观照自己,有时觉得成长步履迟缓,但厨房从不辜负我,每一碟出炉的菜肴,就是一次小小成功的证明。”小水在帖子的最尾这样写道。


主动感、控制感、成功感,下厨过程中这些正向心理体验巩固着斯坦福心理学教授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样事情的感觉。烹煮菜肴不止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也是下厨人垒砌心灵堡垒的过程。



02

“一起下厨,我感觉家更像家了”

厨房,关于个人体验,也更关于家庭生活。在《饮食男女》中,老朱一再强调的就是每周日必须回家吃家宴。


饭桌,是中国家庭故事的重要展演板。然而,我们被短暂的进食吸引了太多目光,真正刻画家庭结构的极耗时间的下厨劳作往往被忽视。


在东亚家庭里,传统的家庭结构常常是一种单向的滋养关系,讲求家长对孩子的养育,讲求女性对男性的养育。厨房就成了某个人专属的劳动场所,这些奉献只能变为“囿于厨房与爱”的长长叹息。


图片

《饮食男女》片段


然而,这样的结构得到更多新一代年轻人的反思,在他们的婚姻和家庭观念中,共同参与下厨在内的家务劳动成为了重要的标准。《2020年婚恋家务观报告》的调研就显示,63.5%的年轻人主张家务平等、平均分摊,过半认同“分工式婚姻”,尤其是一线城市女性,更不认同家务是“贤妻良母”的标配。


刚步入婚姻的阿亮夫妇也完成了新房的装修,在厨房的设计上,两人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在商量买什么厨电,让两个人都能更好施展拿手好菜,毕竟我们约定好了以后要一起做饭。”


而在外国定居的阿白则更深切感受到一家人都挤进厨房的温馨快乐,自小就受厨房聚会文化熏陶的外籍丈夫,把小家成员都领上爱钻厨房的道路,阿白写道:“现在我一做饭,小小的厨房装满所有家庭成员:有帮忙的,有想偷吃的,有开冰箱找东西的,连狗也挤进来看热闹,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捡到的……”


图片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剧照


厨房是家庭的生活中心、社交中枢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共识。方太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展开的55个大中城市数千个中产家庭生活方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人认为,与家人一同做饭是家庭生活的最重要场景。


一起下厨改变着家庭关系,比起可能无话可谈的十几二十分钟吃饭时间,一次身体力行的家庭烹饪行动,凝结下家人温馨、默契相处的共同记忆,具身体验让家人的情感连接真切可触。


一个允许所有成员都进入其中的厨房,正将中国家庭结构挪动至更平等的方向。



03

新式厨房空间,提供新的解

去下厨,身体的行动调动着人的感知和形塑着家庭关系,然而行动空间本身的样貌也至关重要。清华文学教授汪民安在《家庭的空间政治》写过,“家庭房屋本身的几何空间关系,在书写着家史,宰制着家庭结构,创造着新的家庭政治”。


所以,一个怎么样的厨房,才能更好承托个人和家庭生长的需求?


3月14-17日,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 2024),方太发布了“高端全场景厨电”的厨居新范式,基于对千家万户厨房需求场景的洞察,方太试着在新的无人区,为时代造一座属于每个人的好厨房。

图片


当人们将厨房视为心灵修行之地,更纯粹和具有突破性的烹饪体验需要一个智能的空间来承托,因而方太提出以智慧健康的厨房体验构筑智慧烹饪新范式。


工具是身体的延伸,日益智能的厨电产品将成为使用者更稳健的手、更锐利的眼,减轻人们的琐碎劳动,拓宽人们的料理边界,颠覆人们的烹饪体验。为此方太不止主张单品智能,更追求场景智能、主动智能。


方太“高端全场景厨电”是对烹饪、净洗、储存全链路的覆盖与集成,实时进化AI的融入,更为烹饪之旅添一名“copilot(副驾驶员)”。在FOTILE  ACS 全景烹饪辅助系统掌控下,烹饪的火候、放料的时机、调料的配比等各个烹饪环节都变得更得心应手。


图片


智慧厨房提升个人体验的效能感,而开敞厨房则能提升家庭的亲密感。78.34%的人认为开敞式厨房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这映射着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放的空间承托家庭情感缔结的需求,由此方太亦主张以悦目共享的厨居空间构筑开敞厨居新范式。四面八方不跑烟的抽油烟机、低噪音的水槽洗碗机、精准控温的蒸烤,多场景的厨电产品开始生长于日常的厨居空间,每一个技术点滴的进步,每近一步的人性化思考,都为家人提供了一个宽敞、舒适、愉悦的烹饪和社交环境。


图片
图片


方太“高端全场景厨电”倡导隐匿、平嵌、超薄等极简设计手法,让美学和科技相互加持,使厨房和餐厅、客厅等其他生活空间无缝融合成为可能,进而无界的厨房将成为家庭的社交中心、情感中枢——


35岁的大朱在重新装修一个开敞式厨房后开始和妻子一起做饭,“装成开敞厨房后,能清楚看见老婆一个人是怎么忙前忙后的,对自己闲着等吃饭感到愧疚,而且现在有了大岛台,自己打下手也方便多了。”当家庭空间结构改变,家庭的关系与情感也在悄然改变。


而在无声包裹个人和家庭生活体验的,是环境。28年来,方太专注“空气、水、营养”的研究,将WELL健康建筑标准深度融入“高端全场景厨电”的设计理念中,最终希望给千家万户带来至臻优雅的幸福生活以构筑幸福可续新范式。

图片


厨房,是观察、体悟生活的切口。拉丁美洲书写女性与厨房的修女胡安娜在著作《回复费洛蒂修女》中说, “要是亚里士多德做过饭,肯定会写出更多的作品”。


在一间智慧、开敞、健康的厨房里,纵使我们不会成为“更出色的亚里士多德”,但当我们用身体把持厨具奏响生活的交响曲,我们一定会重新觉察平日忽视的关于幸福与美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