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水上庙会”开幕,国家级“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作者:乔梁 丁明玥 王宇飞 日期:2024-04-07

DJI_0746.jpg


4月6日,有“世界最大水上庙会”之称的泰州姜堰溱潼会船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幕。五百多名各式各样的船只、上万名会船选手飞篙走浆,弄潮激浪,演绎历久弥新的民俗画卷。

溱潼会船的习俗在江苏泰州一带流传已久。相传,南宋名将岳飞多次大败金兵于溱湖。当地百姓按民间习俗,于每年清明节组成篙子船祭扫阵亡将士。后来便演绎成现在的会船习俗。


DJI_0873.jpg


溱潼会船是我国江淮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态的“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它始终固守着选船、试水、铺船、赴会、赛船一套特定的程序,数百年来基本不变,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与傣族泼水节一起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

奋力撑篙的年轻身影是今年溱潼会船的一大看点,这也让古老的溱潼会船焕发“年轻态”。溱潼会船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不过,在溱湖里掌篙并非易事,无论是制篙的工艺,还是撑篙的力度、节奏的把握,都需要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会船技艺的“高门槛”让篙手慢慢只剩下“老把式”,国家级非遗传承日益濒临“青黄不接”。


DJI_0987.jpg


如何给这一古老民俗注入新鲜血液,让这一国家级非遗后继有人?据介绍,泰州姜堰今年鼓励50周岁以下的社会人员参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踊跃报名,最终遴选出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近3000名选手,组成80多支队伍,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游泳技艺、力量、平衡和练篙试水等方面的训练。

北京师范大学女硕士陈昕是泰州姜堰区溱潼镇双星村人,是船头二篙。船身不停晃动,陈昕稳稳站立,手握长约4米的竹篙,和其他23名篙手闻令而动,动作整齐、击水前行。3月4日,她拜师学习,很快掌握了握篙、扬篙、串篙的技巧,回到家后还坚持练臂力,对照教学视频反复练习,不断完善。这一个月的辛苦,使她完成了从观众到“篙”手的蜕变,也让她研究会船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这几年,我看家乡会船,篙手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曾担心会船难以传承。”陈昕说,今年会船活动,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参与,“全员参与,全民运动”不但让溱潼会船非遗“活”了起来,而且能生生不息传承下去。“这是我的意外收获,也增加了毕业论文‘保护传承’方面的新内容。”


DJI_0966.jpg


据介绍,今年溱潼会船系列活动更加突出开放联动,邀请泰州姜堰周边县市船民共同参与,会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加突出传承创新,年轻人变身水手、上船撑篙,“会船文化”“会船精神”焕发新的光彩;更加突出全民共享,推出一批覆盖全年、老少皆宜的系列活动。


图片来源:泰州姜堰区委宣传部